“原来,相声表演也能和国家安全知识相结合。”“大学生也能化身‘带货主播’,在直播间助农增收”……7月11日至12日,西南政法大学团委“青春助力乡村振兴 国安筑梦勇担当”乡村振兴促进与国家安全宣讲实践团走进重庆市荣昌区,通过采用“基层宣讲+电商直播+文艺展演”的模式配资平台公司,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暨“青年行·中国心——讲好新时代伟大变革故事”主题实践活动,将国家安全知识送进基层、送到群众身边,在广袤大地上书写乡村振兴的实践答卷。
走进少年宫:以法之名守护孩子健康成长
夏日的荣昌,生机勃勃,处处洋溢着发展的活力。在荣昌区少年宫,西政新青年法治宣讲实践团携手校研究生会法律援助中心,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普法课。
宣讲实践团成员以“法律知识大闯关”为引,从司法神兽獬豸的传说讲到法的起源,在互动问答中引导青少年认识法律、了解法律。随后,宣讲实践团成员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重点讲解家庭保护、校园保护等相关知识,并结合真实案例开展反诈宣传;通过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把抽象的知识化作具体的案例。
展开剩余78%“我知道了!如果有人让我转账,一定要先问爸爸妈妈!”三年级的小新兴奋地举手分享。“以后遇到陌生人给零食,我要大声说‘不’!”其他小朋友也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记,既提升了自我保护意识,也增强了法治观念。
调研禾苗村:在花椒树下助力乡村振兴
下午,宣讲实践团前往荣昌区盘龙镇禾苗村开展乡村振兴助农活动,通过直播带货、深入农户调研乡村产业发展现状等多元方式服务当地居民,助力乡村振兴。
在直播间里,学生主播与当地干部一起翻越山头,从花椒种植聊到乡村振兴,在推广当地特色农产品之余,助力村集体增收;在村委会,宣讲实践团成员与村干部面对面交谈,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到花椒特色产业,深入了解乡村发展现状与需求,全方面收集村民对乡村振兴工作的意见建议,为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供建议;在村文化广场,宣讲实践团拉起普法宣讲的横幅,为村民答疑解惑,与村民们共话家常。
直播结束后,面对直播间里破万的点赞数,禾苗村党总支书记叶元楷感慨道:“西政的大学生们不仅送来了法律知识,还帮我们打开了农产品销路,真正做到了‘送法下乡、助农兴产’!”
宣讲进公园:将国安知识送入千家万户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在荣昌区总体国家安全观主题公园,宣讲实践团成员与社区居民共同完成“国家安全·青春同行”主题宣讲活动。不同于以往,此次宣讲邀请元庆相声社的李想与高擎同学带来原创相声《今日说法》,在欢声笑语间普及国家安全知识。
“这个相声太有意思了,原来国家安全离我们的生活这么近!”65岁的张阿姨边鼓掌边说。
在互动问答、知识宣讲环节的空隙,宣讲实践团还带来了原创排舞节目,以居民朋友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讲,获得大家一致好评。活动共发放宣传手册200余份,吸引上百名市民参与,在傍晚的公园里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寻访古镇:一堂与历史同行的“实践思政课”
7月12日一早,宣讲实践团一行驱车抵达万灵古镇,在喻茂坚纪念馆开展访学活动。
作为明代著名的“能吏清官”,喻茂坚“持法严正、清廉为民”的事迹为师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在写有“天下清官”的碑额前,宣讲实践团成员久久注视:“喻茂坚的淳朴清廉、崇法厚德的品行在今天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以他的法治理念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将成为我们在学习实践中的重要养料。”
下午,宣讲实践团来到夏布小镇,在夏布博物馆和非遗工坊展馆里近距离感受巴渝地区传统手工艺的魅力。在仿古建筑错落的屋檐下,师生们深入了解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荣昌夏布的历史渊源和制作工艺,近距离观摩夏布织造过程,并就传统技艺的知识产权保护状况进行了调研。宣讲实践团成员、民商法学院2024级博士研究生罗力铖表示,要让传统技艺在新时代焕发新生,不仅要做好宣传推广,更需要用法律力量为非遗传承保驾护航。
“三下乡”:西政学子与基层同频共振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西南政法大学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配资平台公司,组织引领青年学生投身乡村和基层开展社会服务,在“行走的思政课”中直观体验新时代伟大变革的生动实践。未来,西南政法大学团委将持续深化校地合作,组织学生深入基层,推动社会实践活动常态化、长效化,引导西政青年投身乡村和基层,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让青春在乡村振兴和国家安全建设的具体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发布于:北京市泰禾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